“高质发展 后发先至”是目前我院各项工作的主旋律,为了促进我院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5月18日,我院开展学术期刊医院行学术活动。本次活动包括两个方面内容:核心期刊编辑部聘请我院专家为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人,请《蚌埠医学院学报》主任编审姚仁斌教授和《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主任编审、医学统计学博士生导师施学忠教授来学术讲座。本次活动由副院长何学明主持。
姚仁斌教授代表《蚌埠医学院学报》编辑部向我院骨科孙克富、肝胆外科陈兆永、疼痛科程芳、护理学张海云、妇产科陈霞等五位专家的颁发了医学核心期刊特约审稿人聘书,今后五位专家将承担期刊投稿作者稿件修改评阅任务。
施学忠教授为大家做报告的题目是《医学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施教授有30多年的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经验,担任多个国内外杂志的统计学部分的主审, 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专家。讲座中,施教授深入浅出的为大家讲解了各种医学科研统计和试验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场景,把高深复杂的医学科研的知识浓缩在短短的一个小时之内,又不失层次和条理,使大家形成了对医学科研统计和试验设计整体、清晰的概念。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施教授把医学科研的过程比做老太太在煮汤时候判断咸淡:用一个汤勺从锅中的舀一勺,这就是取样;勺的大小,大也不行,小也不行,要正好,这就是样本量的计算;通过品尝汤勺内汤的咸淡程度就能够判断一锅汤的咸淡程度,这就是临床试验的外推过程。用如此平实的例子来说明深奥的科研知识,让我们对医学科研的过程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同时也深深的佩服施教授多年教学工作中对医学科研知识深刻的理解。另外,正如施教授所说,医学科研的设计和统计学知识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知识体系,短短的讲座无法详细的展开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还需要的我们自己在平时按照施教授所讲授的脉络对医学科研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才能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恰逢我们医院科研处正在举办临床科研设计培训班,高屋建瓴的讲座和脚踏实地自主学习相结合,再加上身体力行的实践,相信就能够切实提高我院职工的科研水平,产生出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论文,达到科研工作的“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目的。
姚仁斌教授是《蚌埠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医学期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和安徽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他的报告《科技期刊论文选题要点及提高稿件录用率的技巧》非常接地气。姚教授根据自己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耐心为大家讲解医学论文书写及投稿过程中经常遇见的问题,不厌其烦的逐条分析论文投稿不成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
本次核心学术期刊医院行活动吸引来自我院临床医技及护理人员120余人参加,大会议室座无虚席。学术讲座内容丰富,契合我院实际,受到我院医务人员热烈欢迎,会场互动热烈。我院职工也积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请教实际医疗科研创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科研处的刘岳鹏博士请教施教授说,我院科研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大家科研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对医学科研感觉无从下手,目前我院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观察性的研究入手,因为观察性的研究的相对比较简单,不会花费许多的人力和物力;二是临床科室建立疾病数据库,可以与临床工作紧密地进行结合;三是进行科研模仿,这是受施教授讲座的启发想到的一个措施,通过研读经典的文献进行模仿而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请教授评论一下我院这些做法,然后看看是否有更好的建议。施教授对我院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强调了临床科研工作要切合临床的实际,要用科研活动提高临床工作的水平而进而指导诊疗工作,提高医疗水平,促进医院学科建设。骨科孙克富主任就自己投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请教了施教授,施教授也做了相应的答复。由于时间关系,现场参会人员意犹未尽,许多人员抓紧时间同讲课专家会后进行了交流。
科研处 刘岳鹏 供稿
宣传处 朱 发 供图
何学明 副院长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