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科室相关>健康科普>正文>
140
新闻中心

健康科普

颅内动脉瘤的预后如何?

时间:2019年08月02日  字体: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过去人们称之为先天性脑动脉瘤,事实上先天性脑动脉瘤占脑动脉瘤的70%~80%。Hunt及Hess将颅内动脉瘤病人按照手术的危险性分为五级:Ⅰ级:无症状,或轻微头痛及轻度颈强直。Ⅱ级:中度至重度头痛,颈强直,除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功能缺失。Ⅲ级:嗜睡,意识模糊,或轻微的灶性神经功能缺失。Ⅳ级:木僵,中度至重度偏侧不全麻痹,可能有早期的去皮质强直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Ⅴ级:深昏迷,去皮质强直,濒死状态。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和介入治疗等方法,那么其预后如何?

        颅内动脉瘤的预后与病人年龄,术前有无其他疾患,动脉瘤大小,部位,性质,手术前临床分级状况,手术时间的选择,有无血管痉挛及其严重程度有关,尤其是动脉瘤病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伴有血管痉挛和颅内血肿者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者的经验和技术熟练程度,手术是否应用显微手术,术后是否有颅内压增高(减压充分与否)等等,都与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病人年龄大,伴有心,肾,肝,肺等重要脏器疾患以及高血压者预后较差。尤其老年患者手术时容易出现脑损害及脑梗死,导致手术致残率及死亡率增高,但手术效果依然比令其自然发展为好,只要根据病人的生理状态选择手术而不是根据年龄选择。

        有的病人临床症状很轻,但CT,MRI及血管造影可能显示血-脑脊液屏障或血脑脊液屏障有障碍及血管痉挛,这些是潜在脑损伤的重要现象,动物试验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4h即可查出广泛血-脑脊液屏障受损,表现为血流及代谢障碍,尽管其临床症状很轻。

        因动脉瘤部位不同,危险性亦不同,后半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较高,预后与动脉痉挛有关,核素测定动脉痉挛后脑血流量变化发现,血流量减少40%以上的患者手术死亡率和致病率比40%以下或血流量正常者要高4倍,CT检查,动脉瘤直径>2cm的病人,蛛网膜下腔持续有厚的凝血快,且恢复率仅为27%,死亡率则高至50%,远不如蛛网膜下腔没有凝血块或仅有薄血块的病人。

        动脉瘤病人行直接显微手术后,15%出现癫痫,多半在术后6~12个月开始发作,目前的显微手术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既然颅内动脉瘤的最大危害是第一次出血造成的,并非由于外科手术,所以今后的注意力似应着重发现未出血的动脉瘤,及时给予处理。

回顶部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