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网站专题>专题文章>正文>
166
新闻中心

【我身边的好医生 好护士征文】仁心待患者 妙手塑新生——记连云港市市立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吴友山

时间:2020年07月06日  字体:

 

仁心待患者 妙手塑新生

——记连云港市市立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吴友山

消化科 程静

 

他叫吴友山,是连云港市市立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行医数十载,给许多病人带去了生的希望。细细的一根内镜,在他的手里,变成了治疗病人的“尚方宝剑”。20余年来,他始终专注于胃肠道疾病的研究,致力于内镜事业的发展,只为用自己的双手,挽救更多胃肠道病人的生命。

 

医术高超  他用技术点燃生命希望

“专业,有担当,敢于创新”这是科室医护人员给吴友山主任的评价,这名稳重帅气的科主任,在同行及患者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从医20余年来,他始终怀着一颗初心,坚持以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将自己的心血、经历和智慧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医疗工作中,不计得失,甘于奉献。

他常常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医生”,把胃肠镜下EMR治疗引入到了当地,并使之得到不断发展壮大,给连云港市区的内镜下治疗发展打开了新的入口。

在他的带领下,科室率先在连云港市区开展内镜下EMR治疗术,给胃肠道粘膜下隆起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从2011年到现在,共有数百名胃肠道粘膜下隆起患者在他的手中接受了内镜下EMR治疗,这些患者中,有的打算去外地医治,有的打算采取外科手术,是他,给予他们全力治疗,免去外地就医的高额医疗费,免去外科手术的身心创伤。

他的门诊总是挤满了慕名而来的病人,病人再多,他从不厌烦,总是面带笑容地耐心问诊,悉心救治;他的身影总是忙碌在病房里、消化内镜中心里,从没有自己的休息时间。丰富的经验,精湛的医术,使他成为了消化系统领域的前沿专家,并深受病人的尊敬和喜爱,他用自己的行动推动着地区消化疾病事业的发展。

 

无私奉献  他用行动树立行业标杆

消化内科常见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常常需要急诊内镜诊治,为了不延误病人治疗,吴主任的手机永远都是24小时开机,深夜急诊更是家常便饭。

2017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吴主任在睡梦中接到科室电话,急诊送来了一名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经输血止血补液等治疗,仍出血不止,若不及时行急诊内镜治疗,患者的生命将危在旦夕。听说病情后,吴主任立即从家中赶到医院,病情危重,家属都想放弃,医生们都有几分犹豫,他坚定的说不管怎样,他是病人,既然是病人,我就要救。吴主任一边护送病人一边协调胃镜室做好准备工作,得到家属肯定后他立即为病人做了急诊内镜,找到出血点,实施了内镜下止血治疗。最终成功将病人从死亡边缘拉回。治疗结束后天已大亮,来不及休息,匆匆吃了碗泡面后,他又走向了门诊。

在前来就医的病人中,有不少三县农村转诊来的,家庭贫困,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家属常常无可奈何,甚至不得不放弃治疗。是他,想方设法为病人节省费用,寻求资助帮助他们,组织科室为经济困难的病人捐款,他常常说我们是医生,治病救人不为钱,只为让这些受尽苦楚的家庭多一点活下去的希望。

年复一年,不忘初心,不减热情,他总是科室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个,与他而言,患者的安危早已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为了让更多县城乡镇的群众了解消化疾病知识,享受到先进医疗技术,吴主任还常常利用休息时间,跟随我院海马志愿队深入到灌云伊山、赣榆塔山基层医院和卫生院,为当地的医护人员提供技术指导,为当地患者免费进行病情筛查、就医指导和健教宣传,不求名,不为利,他的行为感动着无数的基层医疗人员和群众。

 

科学研究  他用毕生不断探寻求探索

吴主任在完成大量临床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带领科室年轻同事开展科学研究。他主持过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的研究项目,参与市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科室年轻同事发表了多篇核心期刊和SCI论文,同时还积极开展同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对外交流和合作,于今年成立了“施瑞华教授名医工作站”。

不怕吃苦,敢为人先,是吴主任一直以来告诫科室员工的话语。面对每一个病人,吴主任对生命的敬畏,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对每一个医疗流程的精细把控,对病人永不缺乏的伟大的同情心,成为病人生命曲线、精神曲线努力向上的支柱。消化内科有一个有上百名成员的胃食管反流患者交流群,繁重的工作之余,他常常与群里病友交流,他教病人抗反流预防,指导病人用药,关心病人的治疗情况。他像一束光,用责任和担当照亮许多迷茫的患者前行之路;他又如一捧清泉,用理解和宽慰滋润许多患者的心灵;他更像一团火,用大爱点燃许多人的热情。

这就是他,吴友山主任,一个真正的行医者。

 

 

 

 

回顶部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