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文化

  • 【锦旗故事】信任最好的诠释,莫过于你愿把生命交到我们手上......

    一面锦旗 承载着一份肯定 是医生为挽救更多的生命 而努力突破新技术留下的汗水 是护士为了更好的护理患者 而不断创新优质服务付出的辛劳 是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鞭策和激励 近日,来自连云港市连云区的陈阿姨感念市东方医院神经外科的救命之恩,在家属的陪伴下,送来了两面锦旗,对袁涛医生以及护理团队的精心救治表示感谢。 患者陈阿姨因“交通事故致意识不清1小时”被紧急送往医院急诊科,患者来得时候神志昏迷,一侧瞳孔已经散大,双侧瞳孔对光均无反应,经神经外科专家会诊后,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颅骨去骨瓣减压术、气管切开术,术后陈阿姨仍处于昏迷状态,并被下病危通知。庆幸的是,经过神经外科一系列治疗与精心护理后,患者苏醒了。待病情稳定后,神经外科行“左侧锁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术”,术后再一次送入医院NICU。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陈阿姨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在重症监护室 二十多个日夜里 没有家属陪伴 只有护士照料左右 她们是如何做的呢 唯有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口中 才能知晓最真切的感受 我依稀记得,在我气管切开不能说话的时候,我的需求护士却总能感受到,并满足我;在我无助的时候,她们总能在我身边和我说说话,安慰我;在我挣扎的时候,她们会握住我的手,给我力量。他们不怕苦不怕累,24小时照顾我的衣食;我吃饭慢,有时还吃不下,护士怕我营养跟不上,在床边喂了我一个多小时。在重症监护室,最困难的就是排便,她们不嫌脏不嫌臭,尽心尽力帮助我。科主任王文学医生和袁涛医生每天都会到床边询问我的感受,真心的感谢他们能把我当亲人一样的对待! 在下达病危通知书的那一刻,我们的心都凉了,但医生和护士总是不停地鼓励我们,感谢他们用精湛的技术和精心的护理,将我老伴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在NICU 有这样一群人 她们不嫌苦不怕累 每天做着 她们认为的最“平凡”的事情 上演着 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期待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出现 生命之诚,在于可贵 他们身着一袭白衣 帮助着每一位入院的患者 提供者最优质的服务 做他们健康的护航者 更愿成为他们知心的朋友 △神经外科护理团队

    2021.11.02
  • 纸短情长!22名患者联名给这位护士写了一封感谢信!

    近日,一封联名感谢信被送至连云港市东方医院。十八病区呼吸内科患者联名感谢护士尹如平对他们的专业治疗和细致关爱。感谢信文字真挚朴实,虽然篇幅不长,却有22名患者的全体署名。 肖大爷是呼吸内科的老病号,患有慢阻肺、糖尿病,多次入院治疗,他就是这次送上手写感谢信的牵头人。据肖大爷回忆,有一天下午,他躺在床上感觉浑身乏力,昏昏欲睡,起也起不来,更是没法按铃。尹如平巡视病房时,看到他脸色苍白,便主动询问,随即为其测血糖,同时喊来了医生。测过血糖后,尹如平便冲好糖水端过来,还拿来了巧克力和饼干。吃完后,肖大爷的症状得到了缓解。待肖大爷恢复精神后,尹如平就为他讲解了低血糖的症状,识别低血糖方法以及其他注意事项。 还有一次住院,肖大爷夜间高烧,无人陪护,尹如平就在床边给肖大爷倒水喂药,监测体温。他吃过药后,出了一身汗,尹如平硬是一个人帮他更换了汗湿的床单。“尹护士就像我的女儿般待我,在这里我感到了家的温馨。”肖大爷说。 正是源于这份感动,肖大爷在出院之前牵头写下了这封感谢信。当问起肖大爷为啥要牵头写感谢信时,他解释道:“都很认可她,不只是我,只不过是我跟大家提了一下,大家就都争着在上面签名了。” “我们这个病区的病号大都年龄比较大,经常住院,也会碰到很多护士,但是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尹如平。工作中,无论她多累,只要来到我们患者身边,她总是笑脸相迎,耐心地为我们打针换药。我们这个年纪,有时候行动也不是很方便,加上疫情影响,有时候家属也不在身边。但她对待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不嫌脏、不嫌累。即使有时候我们脾气不太好,她也总是很有耐心地安抚我们,而且技术也非常好,所以我们打针换药都愿意找她!”许多老病号打心底称赞她。 “尹如平护士是我的带教老师,尹老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的耐心和用心。在尹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是‘做’和‘说’同时进行的,甚至有时候‘说’要比‘做’来得更为重要,因为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好地建立医患关系。”医院新入职的护士包甜甜说道。  

    2021.11.02
  • 一天收到三面锦旗,这家医院运动医学科及关节外科杠杠的!

    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蕴藏着特别的故事 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是患者的真情流露 每一次笑容的绽放,都给予医者无尽的力量......   对市立东方医院运动医学科及关节外科来说 昨天是难忘的一天 忙碌的他们一早便收到了 两位患者送来的三面锦旗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患者一 偶遇车祸险丧命 医护连合护健康 今年5月09日,67岁的唐某因车祸被紧急送到市立东方医院,诊断“1.左髋关节脱位 2.左胫骨骨折 3.右股骨粗隆间骨折 4.头部的损伤 5.面部损伤 6.左膝挫伤。” 入院后,经管医生李春辉、杨丰立即赶来连夜为唐某进行“左髋脱位闭合性复位术+双下肢胫骨结节牵引术”。 因为唐某进行双下肢骨骼牵引,手术后的唐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唐某的病情渐渐稳定下来。5月18日唐某再次进入手术室,运动医学科及关节外科主任施军凯为其行“行右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左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后医护人员每天耐心的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饮食。因患者术后便秘严重,灌肠无效的情况下,护士用手指为其抠出大便。住院45天,很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未发生一例。 唐某一家看见运动医学科医务人员的付出一边,感动的说道:“人家说医院里没有人情,没有关爱,医护人员麻木无情,但住院45天以来,我看到的是真情满满,你们的悉心照料,关怀备至,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面‘规范服务 热情为民’的锦旗,你们受之无愧。” 患者二 伤后疼痛难忍险抑郁 医护轮流疏导助康复 4月25日,56岁的龚某骑电动车与小轿车发生碰撞而致左膝及左小腿而受伤。受伤后的龚某左膝关节肿胀伴疼痛剧烈,不能活动。被送到市立东方医院运动医学科及关节外科的时候,疼的满头大汗。 入院后,医生为龚某进行石膏固定制动,冰敷、消肿后,并完善相关的检查后立即将其送至手术室行“胫骨平台骨折开复位切内固定术 +胫骨植骨术”。 术后,龚某因对功能锻炼时疼痛的恐惧导致功能锻炼效果很差,对功能锻炼产生抵触情绪的龚某开始不喜欢与人交流,并放弃锻炼,慢慢的产生抑郁。 因功能锻炼效果差,康复效果不理想,龚某再次进入手术室做了“关节松解术”。术后,施军凯主任及管床医生杨丰、护士长宋学文、护士孙宝莲等耐心的给予关节松动锻炼指导及心理疏导,孙宝莲护士只要是空闲,就会来到病床前一边进行言语疏导,放松肢体,一边缓慢的增加关节屈曲角度,肿痛时还给予按摩肌肉,进行放松,帮助龚某克服疼痛恐惧。   △龚某功能锻炼中   经过长时间的心理疏导及看到关节较好转后,龚某的心理受到很大的鼓舞,要求加强功能锻炼等治疗,住院四个月以来,膝关节功能较前明显改善,虽然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患龚某心理的恐惧已慢慢消失,并且每天都会主动的去进行锻炼。 “虽然身体疼痛难忍,但你们对我的照顾让我忘记疼痛,谢谢你们四个月以来的照顾,你们的医生是为我治疗身体上的痛,护士是治愈我心里的痛,真的谢谢你们,出院回家后,我一定继续坚持锻炼……”龚某送上精心准备的两面锦旗感激的说道。 医者有德,患者有情 患者从踏进 运动医学科及关节外科的那一刻起 就接受了医生们的精心医治 护理人员的热忱服务 感受着 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般的关怀和照顾 医护人员的精心、耐心和细心 一点一滴地记录在患者及家属心中 小小的锦旗是对骨科医护人员的赞扬 更激励着所有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 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 为港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1.10.29
  • 遇见你后,经常被胳膊疼醒的我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不疼了!真的不疼了!这面锦旗你们一定要收下,这是我的一片心意!”6月12日上午,连云港市市立东方医院疼痛科上演温馨一幕。 据了解 70岁的许大爷 患有颈椎病多年 今年四月份颈椎病再次复发 左上肢疼痛麻木,一直放射到手指 以至于不能好好睡觉,经常被痛醒 后来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市立东方医院疼痛科 找到疼痛科主任程芳 经过程主任详细查体和询问病史后 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 第1次给许叔叔进行了绿色环保的银针治疗,治疗后许叔叔夜间便可入睡,疼痛麻木减轻一大半以上。 第2次、第3次进行神经介入+针刺治疗后,许叔叔的疼痛基本完全消失了。 至此困扰许大爷多年的颈椎病疼痛终于告一段落 他们全家人心里的“大石头”终于可以落下了 为此许大爷特意自己去制作了一个锦旗送给疼痛科 以表达自己的感激

    2021.10.29
  • 103岁患者寄语好医生:她是人民的英雄、人民的亲人!

        “共产党人不讲究名利,但为人民解决病苦的人,是高尚的人、光荣的人,人民不会忘记他,他是人民的英雄、人民的亲人。”4月21日,103岁高龄的薛老先生将写有这段话语的一张旧报纸递给连云港市市立东方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任万秀贤。   这是一张2019年11月20日的报纸,当日报纸刊发了《患者手肿数月受折磨医生连夜冒雨跨省会连手术》一文,讲的是市立东方医院肾内科医生冒雨绕道连夜跨省赶回医院,为患者实施手术的新闻,就在这张报纸的右上方肾内科万秀贤主任的介绍旁,肾内科的老病号薛老先生写下了那段文字。 薛老先生近几年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平素有水肿、血尿,几乎每年都会来到市立东方医院肾内科进行护肾治疗,以延缓终末期肾脏替代治疗的发生,达到免于透析的效果。虽然薛老先生今年已经103岁高龄了,但是只要提到肾内科的医护人员,他的眼中就会闪烁着光芒,不住的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肾内科主治医师郑斌说:“薛老先生住院期间经常会写小纸条给我们医护人员,感谢我们的精心治疗。”   去年11月,薛老先生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市立东方医院肾内科的新闻,看到了曾为他治疗的万主任的照片,便有感而发在旁边写下了自己的心声。从那之后便一直将这张报纸随身携带,觉得非常有意义。 今年4月,薛老先生和每年一样常规来肾内科进行护肾保养治疗,多次提到万主任,特地找到万主任来汇报自己的病情,并将这张报纸赠送给万主任作为纪念。“我当时真的很感动,没想到老先生专门细心收藏这份报纸,还留给我作纪念。”血液净化中心主任万秀贤说道。 薛老先生的举动,说明从内心里是感激医护人员的。在市立东方医院,这是一则感谢医护人员的故事,虽是新闻,却并不罕见。始于患者需求,忠于患者满意,超越患者期望,源于医护人员同心同德。你可知道,不分昼夜的牺牲自己的时间、睡眠、体力、精力去换取患者的生命,是一种超乎常人想象的坚持,这也是医护人员们对患者无言的承诺。

    2021.10.29
  • 产妇深夜胎心率减慢,情况危险!

    近日,产妇宋女士因“停经35+2周,不规律腹痛10小时余”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入院后,妇产科医护人员为其给予保胎及促胎肺成熟治疗。 夜间23:00,宋女士突然感到腹痛明显,值班医护人员立即予胎心监测,监测过程中突然出现宫缩时胎心率减慢,最低达70次/分,逐渐恢复正常范围,过程持续了约1分钟。 值班医生展媛媛立即将产妇情况汇报产科主任顾金云,顾主任综合宋女士的病情,考虑她存在胎儿缺氧情况,目前促胎肺成熟疗程已完成,立即终止妊娠新生儿存活几率大,继续等待可能导致胎儿窘迫、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危险情况,顾主任建议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经过充分的解释后,产妇及家属同意手术。 1小时后,顾主任在腰硬联合麻醉下为产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由于手术及时,再加上顾主任精准的手术操作,宋女士母子俩逐渐转危为安。几天后,宋女士与宝宝均健康出院。出院前,宋女士和家人特别准备了感谢信,感谢顾金云主任和展媛媛医生及妇产科医护人员对她们母子的关心与照顾。   

    2021.10.29
  • 溶栓成功后,54岁的他亲自步行送来锦旗……

    7月17日 连云港市市立东方医院成功抢救 一名54岁脑卒中患者 准确快速的院内急救 衔接紧密的接诊 完善的救治流程 畅通的绿色通道 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10:40  家住墟沟的孙先生,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2小时 12:48 孙先生乘坐120至市立东方医院急诊科 12:51 接诊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 直接送进急诊CT室进行检查 根据CT结果及患者各项查体 确诊孙先生患有急性脑梗 符合静脉溶栓指征 家属考虑出血风险及到处打电话咨询 不肯同意溶栓治疗 13:40 经神经内科医生孔令胜与患者家属反复沟通后 家属最终同意溶栓 即将RT-PA静脉溶栓时孙某病情再次加重 13:43 行急诊静脉溶栓治疗 两个小时后患者肢体瘫痪、 言语不清完全缓解 静脉溶栓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 提示左侧基底节区梗死   7月18日 16:40 孙先生再次出现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考虑内囊预警综合征,肢体瘫痪可能性非常大。   17:10 经科室讨论,刘丽艳主任与患者及其家属反复沟通,立即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静脉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同时提高脑灌注治疗。 7月31日 孙先生康复出院   8月11日 孙先生亲自步行送来锦旗 感谢医生的及时救治   神经内科主任刘丽艳: 如果孙先生发病后,第一时间来到医院并且进行溶栓治疗,致残,偏瘫率就会缩小,所以如果确诊脑梗死,大家一定要及时配合治疗,缩短溶栓时间   孔令胜医生: 近期我们医院脑梗死溶栓患者中,有好几例出院后复诊,都是走着回来的。溶栓可以大大降低急性脑梗死的致死、致残率,救回一命,还能减少中风后遗症发生,避免影响日后生活质量。遗憾的是,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目前溶栓率不足4%,耽误溶栓的往往有这几个原因:   一是许多患者抱有侥幸心理,发病后认为休息一下就会好,当症状无好转再去医院就诊时已经超出了治疗时间。超过了时间窗,即使有再好再先进的“武器”也用不上。因此,发病后建议及时到就近的具有溶栓资质的医院救治。   二是患者和家属对于溶栓的了解程度有限,家属间的意见未能统一。“曾经有一名70多岁的患者,子女比较多,意见比较杂,没有一个能拿得定注意,最终眼睁睁地错过了治疗时间窗,后来偏瘫了,生活不能自理。”孔令胜医生表示,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医生都感到非常可惜。   患者和家属的顾虑,有的是担心溶栓风险。孔令胜医生介绍,静脉溶栓的主要风险是出血,包括脑出血而导致病情加重,但是可能性极小,只要在专科医生的规范指导下风险远远小于尽快开通血管的获益。   至于对于费用的顾虑,孔令胜医生表示,溶栓药物虽价格昂贵,但已纳入国家医保报销范畴,可按正常比例报销,相比日后出现偏瘫、丧失自理能力所需要的康复、护理等费用,这笔钱花得更值。 中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另外一点,就是想给年轻人敲警钟,中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一般青年人中风往往发生在本身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疾病、动脉夹层、高血压等疾病的年轻人身上。时下年轻人流行的熬夜、吃外卖等,无疑都是有害健康的生活方式。  

    2021.10.29
  • 一个家族四代人的口腔疾病都找她,这个医生值得赞!

    11月24日上午,市立东方医院口腔科来了一位76岁的奶奶,将一面印有“医术精湛�医德暖心”的锦旗交到口腔科主任鲍敏手中。 △老奶奶将锦旗交到鲍敏主任(右一)手中 陈奶奶今年76岁,因牙龈疼痛伴随多年来到我院口腔就诊。由于年龄偏大,又辗转多家医院,效果都不理想。近期因疼痛导致夜里觉也睡不好,慢慢的人的精神也不好了。鲍敏主任接诊后,耐心的与陈奶奶交流,并很快找到导致牙疼的病因。在鲍主任的精心治疗下,陈奶奶的疼痛问题很快解决了。   每一次治疗,鲍敏主任总是耐心的讲解,所谓“细节见人品”,鲍敏主任精湛的医术,热情的服务,高尚的医德,时刻心系患者心声的态度,让陈奶奶充满信任和感动。 “几年前,我牙疼的吃也吃不好,觉也睡不好,去了好多家医院,效果都不明显。经过多方打听,来到了市立东方医院口腔科,找到了鲍主任。经鲍主任治疗后,很快就不怎么疼了。现在我们一家四代人,上至96岁高龄的爷爷,下至4岁的曾孙都得益于鲍主任之手,让我们牙口好,胃口棒,真的很感谢鲍主任……“陈奶奶说道。 △鲍敏主任为小朋友的 治疗中   这次,陈奶奶带了锦旗赠送给鲍敏主任医生。“感谢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做为医护工作者,为患者服务是我们的责任,这面锦旗代表的不仅是感激,还有一份信任和责任。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温暖,也让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会继续努力,为患者用心服务,打造有温度的医疗品牌!”鲍敏主任表示。

    2021.10.29
  • 千万不能乱吃药!71岁老人消化道出血,到鬼门关走了一遭

      5月9日早,市立东方医院急诊医学科病房内,71岁的董大爷亲手将一面印有“医德高尚,服务热忱”的锦旗交到了副主任医师杜兴军与蒋大明医生的手中,感谢医生的救命之恩! △杜兴军主任(左三)、蒋大明医生(左二)、护士长崔海娟(右二)与董大爷合影   今年71岁的董大爷 家住山东莒南 老人有3年的高血压病史 本应在家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然而 生活中有些不幸是我们猝不及防的 3天前 生命垂危 家人发现后 急忙联系120将董大爷送到我院急诊医学科就诊 经检查 杜兴军主任与蒋大明医生立即 给予董大爷维生素K1进行拮抗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医生与护理人员的精心治疗与照顾下 血很快止住了       △蒋大明医生(左一)在查房   根据多年的急诊科工作经验 蒋大明医生有了一个疑问 蒋医生赶紧让董大爷的儿子 将董大爷平时吃的药物找出来查看 果然 最初元凶便是众多药里的“华法林” 原来 大爷之前突感头晕 便自行前往药房购买药物治疗 经药房推荐后   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它能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改变血液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限制已有血栓的进一步扩大和延展。 每天服用一次,最好在下午或晚上同一时间服药,饭前饭后均可,不可漏服;您应该按医生或药师建议的剂量来服用,不能随便停药或进行剂量调整;忘记服药之后4小时内请当时补上,超过4小时请勿补服,第2天继续正常用药,不能因为忘记服药而在第2天加倍用药。为了方便监测,每次检测INR、调整华法林剂量、增减药物时,请在华法林抗凝记录表中进行记录,就诊时请携带抗凝记录表。 华法林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轻微出血症状有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出血量多、皮肤出现瘀斑等,可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华法林剂量;严重出血症状有血尿、血便、咯血、呕血、颅内出血等,应立即停用华法林,并立即到医院就诊。应用华法林后,若月经量明显增多,可将华法林剂量减少1/4片或更多,经期结束后再恢复至原来的剂量。 口服抗凝治疗不影响您的正常生活习惯,您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应注意安全,避免参加易受伤的活动或运动。服用华法林期间需要拔牙、做胃镜检查、接受外科手术等,您应该跟经治医生说明您正在服用华法林,按照医生的医嘱决定是否停药或者是否需要应用其他药物替代。 像华法林这类 的药物 一定要慎用 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出现生命危险 像房颤,瓣膜置换,肺栓塞的患者 正规按时监测不会出现问题 其他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021.10.20
  • 患者手肿数月痛苦折磨,医生连夜冒雨跨省手术

      家住墟沟的徐先生,是一位长期维持性透析的慢性肾衰竭病人,他和多数人一样,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    三个月前,徐先生发现内瘘侧手开始水肿,逐渐加重,甚至不能握拳,透析时肿胀加重。随着时间推移,渐渐连吃饭都无法用手。徐先生为此寝食不安。做了好多检查仍未发现病因。   正在上海进修的肾内科赵伟医生得知这一消息后,会同肾内科万秀贤主任及郑斌医生,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在上海专家的指导下及彩超室王文娟主任的大力协助下,迅速明确了病根所在,并共同制定了治疗方案,由赵伟医生回院手术。   时值台风利奇马登陆,铁路停运、高速封闭,赵伟医生听说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随时可能出现手指缺血坏死。为能及时解除患者病痛,赵医生冒雨绕道连夜赶回医院,及时会同郑斌医生为徐先生实施“去动静脉分流”手术。 手术后效果立竿见影,徐先生立即感到肿胀的手轻松许多,一周后便已完全缓解。   近日,徐先生专程赶到医院送来锦旗,感谢肾内科医护人员对其的精心医治。     肾内科副主任医师赵伟提醒,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如出现流量减低、肢体肿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影响病情。肿胀手综合症在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中非常常见,但是因为寻找病因是难点,以往很多病人因此只能前往外地大医院治疗或者封闭内瘘解决,或者因病情进展迅速而丧失治疗机会。目前我院肾内科已独立开展透析相关的各种手术,如腹膜透析管置入术、长期透析管置入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人工血管植入术及内瘘各种并发症的手术治疗。 肾内科主任万秀贤表示,肾内科的血管通路技术是科室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对越来越多的透析患者,国内外先进医院的肾内科越来越重视血管通路技术。赵伟医生在进修回院不到一月的时间里已会同科内医生成功完成数十例血管通路相关的各类手术,同期患者入院率及满意度明显提高,科室技术也随着各项手术的陆续开展而迈入市级先进行列。在争创三甲医院的东风里,在重点学科建设的步伐里,肾内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笃行致远,砥砺前行!

    2021.10.20
  • 奇怪!糖尿病患者血糖不高反而住院,这是怎么回事?

    近日,一位老者手持一幅亲笔书写的“仁心善行”书法在十病区护士站向内分泌科主任史宝强及全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这位老者正是近期在内分泌科住院的王老先生。   △王老先生(左)对内分泌科主任史宝强(右)及全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血糖过低 控制不佳     王老先生是一名教师,有着多年的糖尿病史,平时自己一直很注意对血糖的控制,但往往控制得过于低,甚至曾因血糖过低在外地医院被抢救过。近期,王老先生就由于血糖过低,来到了内分泌科住院。   精心治疗 纠正方法     在住院期间,管床医生、内分泌科副主任王娟根据老先生的病情精心制定治疗方案,完善相关检查。由于王老先生年纪比较大,在降血糖治疗过程中比较缓和,起初他比较着急,一直找史宝强主任和王娟副主任商讨病情。   △史宝强主任(左二)、王娟副主任(左一)等医生查房     王娟副主任耐心地向老先生做好解释,并反复告诉他:“年纪大了,不能低血糖。”史宝强主任更是亲自监督老先生自测血糖,并纠正他以往测血糖的错误方法,李金梅护士长及管床护士们指导老先生正确注射胰岛素,根据老先生的情况制定了他的活动计划和饮食指导。     解决烦恼 书写感动     在治疗过程中,老先生向医生苦诉前列腺肥大的烦恼。王娟副主任及时请泌尿外科主任田峰会诊,予相关治疗,减轻痛苦。老先生很是感动,亲自写了一段纪实,来表达自己的那份感动。看到那份纪实,科室医护人员受到很大的鼓励,也很感谢王老先生的支持。   △王老先生书写的住院纪实(下附具体内容)   你,医者的心,古道热肠, 你,主动提出,检查“四样”, 我前列腺肥大,你请田峰到病房。 你提出应购买血糖仪,随时按规定时间测血糖。 可我测量方法有误, 宝强主任知道后,亲自教我如何正确测血糖。 王娟医生啊! 你十几年寒霜,实现行医的志向。 你不忘初心,用全面的服务,护佑我的健康。 你千万叮咛“年龄大了,要防止低血糖”。 我谢谢你,白衣天使,祝福你吉祥富贵,高寿健康。 史主任啊!我也谢谢你,我相信科室在你的领导下, 会更加辉煌,医患间定能搭建“健康的桥梁”, 让医德在生命中流淌!       近日,王老先生更是专门书写了一幅“仁心善行”的书法送给史宝强主任及内分泌科全体医护人员。内分泌科的医护团队正是怀有一颗做“善行”的“仁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才得到患者们的认可与支持。内分泌科主任史宝强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发扬自身优势,持续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血糖并非越低越好     针对类似糖尿病患者血糖过低的案例,内分泌科主任史宝强说:“很多糖尿病病人得了糖尿病之后,对血糖控制非常严格,在药物和运动都正常的情况下,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就不吃。他们认为血糖控制越低越好,但是过分控制血糖,很容易反复出现低血糖,而低血糖对身体的危害远大于一时的高血糖,尤其是对人体脑细胞的损害更是不可逆的。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要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并不是血糖控制越低越好,特别是年龄大、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注意。”

    2019.08.08
  • 【暖心】最美的鲜花送给最美的你——儿科医护人员

    6月3日上午的儿科虽像往常一样忙碌,但是却与以往与众不同。上午10时许,俄罗斯患者小丽莎与妈妈安娜将两束鲜花送到了儿科主任苏海燕手中,再三感谢儿科医护人员用精心治疗和热心服务治愈了自己的病痛。“谢谢你们对我女儿丽莎的照顾,愿你们永远像鲜花一样美丽芬芳”安娜激动地说道。   △小患者与儿科医护人员合影   原来安娜女士的女儿丽莎一周前因反复腹痛来到儿科就诊,入院时丽莎精神欠佳,面色苍白,纳差、嗜睡,面对孩子这种情况,妈妈安娜异常焦虑,面诊时屡次在苏主任面前潸然泪下。   经过儿科医生和护士五天的精心治疗和呵护,小丽莎的腹痛目前已缓解,在病房蹦蹦跳跳,和护士姐姐玩的不亦乐乎。     每个就诊日,儿科的诊室都异常的热闹和忙碌,进出的小患者络绎不绝。查房、诊断、沟通、下医嘱……无私的儿科医生始终用细心、耐心面对着每一位小患者,用博爱的双手抚摸着每一个病痛的孩子,给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用爱心温暖着患者的心。在她们的世界里,患者的康复与安康便是她们的责任。   花香伴随着感动让每个人的心里都暖暖的。在这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家长的认同,赞许,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肯定,更是一种精神的嘉奖!我们不单单是感动,更多的是自豪与继续奉献青春的坚持与豪迈!

    2019.06.11
  • 端午将至,输液室的护士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说起端午节 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粽子 要过好这个端午节 传统端午节粽子当然少不了 但是 端午节佩戴香包 也是华夏民族的古老习俗 这不,输液室的护士长刘琴一大早就收到了输液室的老患者汪大爷亲手制作的小香包。香包虽小,却很精致。   “我老伴每个月都要来麻烦输液室的护士们给他打一次针,已经有一年多了,他治疗的针头很粗,相当于20毫升的针头,有的护士都不敢打,护士长刘琴看到这样的情况赶紧请教了相关专业人员,再挨个把护士们教会,她们做这些就是方便我们每次能快速的接收到治疗,真是太感谢她们了……”汪大爷的老伴感动的说道。   “每次来打针,看你们忙前忙后的很是辛苦,总想着为你们做点什么,马上端午节了,就赶紧和老伴一起给你们做点小香包,放在身上驱蚊养神……”汪大爷笑着说道。   △汪大爷的手工香包   淡淡香包味,浓浓医患情,香包的香气,就像泉水流淌过一样,温暖着我们医护人员的心,香包那细密的针脚,每一针都代表着他们对我们的信任!   其实医患关系就像是建楼房,地基和柱子缺一不可,正因为患者的信任,医护的责任,医患关系这座高楼才更坚固!也正因为患者的信任与理解,才给予我们继续前行的希望与动力!

    2019.06.11
  • 妙手仁心除牙痛,患者冒雨送锦旗

    患者冒雨送锦旗   四月底,港城还下着雨,来自盐城的崔先生冒雨来到市立东方医院口腔科门诊,将一面写着“医术高超,医德一流”的锦旗交到了口腔科主任鲍敏手中,表达对鲍主任的感谢。患者激动地表示,鲍主任在治疗期间不仅技术精湛地为他减轻了困扰多年的痛苦,更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心,真是处处体现了医者仁心,他对鲍主任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口腔科医护人员与患者合影   妙手仁心除牙痛 原来,崔先生是一名65岁的老年牙病患者。来院治疗前牙齿疼不可耐,夜间坐卧不安、难以入睡,白天饮食更是痛苦不堪。多地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后来他在亲友的介绍下来到市立东方医院口腔科。   口腔科鲍敏主任详细询问病史、查找病因后,确诊其为前牙楔状缺损六颗、右下颌智齿疼痛、左下颌牙隐裂导致牙髓炎疼痛。接下来的一个半月时间,鲍主任精心为崔先生调整治疗方案,减轻他疼痛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减小其经济压力,崔先生也十分配合治疗,在医患的共同努力下,崔先生终于完全摆脱牙痛的折磨,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口腔科主任鲍敏为患者做治疗   鲍敏主任表示,感谢患者对自己的信任与肯定,为患者消除减轻病痛本就是自己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患者能康复就是医务人员最大的心愿,以后将一如既往地热忱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2019.05.27
  • 及时发现新病变,精心治疗复健康

    4月29日,市立东方医院神经内科迎来了几位满脸笑容的患者家属,他们信步走进神经内科办公室,“谢谢刘丽艳主任还有各位医生护士们,实在是太感谢了!”走在前面的患者大儿子说着,并展开手中的锦旗,红色的背景下印着“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八个金字。     反复头晕  老患者再入院   原来这位患者因为“脑梗死、大脑后动脉狭窄”已经先后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了十几年,和医护人员已经建立了相当坚实的信任基础,这次患者因为“反复发作头晕8年,再发3天”再次入院。   起初,患者及家属和大多数老百姓的想法一样,打算来“冲冲血管”,但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还是发现了些新发脑梗死的蛛丝马迹。果然,通过头颅核磁、TCD(颅内血管超声)等检查验证了医生的想法,患者确实有新发脑梗死。   病情反复  医护精心治疗   住院期间,患者因为高龄,且病灶位于脑干腹侧面,导致进食困难,说话不清楚,导致病人的情绪很不稳定,不配合治疗,病情一度有所加重。   神经内科主任刘丽艳及科室医护人员耐心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精心调整治疗方案,经常到患者床边嘘寒问暖,从饮食到睡眠,从心情到二便等,事无巨细。   及时的诊断、规范的治疗、温暖的关怀,让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充分信任,并积极配合。患者最终恢复到了平时的最佳状态,并在出院后为神经内科刘丽艳主任及全体医护人员送上了锦旗表示感谢。   医生提醒:头晕不可忽视 刘丽艳主任提醒大家,头晕虽然是常见疾病,但导致头晕的病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种恶性眩晕,是可以导致病人致死致残的疾病,一定要及时识别,及时治疗。   所谓恶性眩晕指的是中枢性眩晕,病因比较复杂,如血管病、外伤、炎症等。它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眩晕、恶心、呕吐,以及其他脑干的症状与体征,比如吞咽困难、言语不清、走路不稳等等。但一部分中枢性眩晕以孤立性眩晕为临床表现,即病人仅仅表现为眩晕,没有其他表现,临床最容易漏诊,很多患者认为自己是颈椎病或劳累、睡眠不足等原因所导致,没有引起注意,不能及时就诊。一旦漏诊,后果凶险,急诊眩晕疾病鉴别中需要格外重视。    

    2019.05.13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